——《巩乃斯的马》教学片段赏析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关键环节。而语言习得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以《巩乃斯的马》一文的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巩乃斯的马》是作家周涛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上马群奔腾的壮丽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魅力,并从中汲取语言学习的养分。
片段一: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例如:“它们呼啸着冲向远方,在天地之间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引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节奏感以及词语搭配的精妙之处。随后,教师可提问:“为什么这里的‘呼啸’和‘弧线’会让你感到震撼?”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能够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
片段二:挖掘隐喻与象征意义
文章中多次出现关于马的形象描写,如“那是一场生命的狂欢”,这些语句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解读其中的深层含义。例如,“生命的狂欢”是否仅指马群的奔跑?它还可以象征什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
片段三:仿写练习强化语言运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仿写活动。比如,让学生模仿文中对马群奔跑的描写,尝试描写其他动物或事物的动态画面。这一环节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内化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并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巩乃斯的马》的教学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将阅读教学与语言习得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同时也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所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