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

2025-05-18 11:35:40

问题描述:

黄庭坚《清明》译文及赏析,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8 11:35:40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黄庭坚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在宋代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一同欣赏并解读黄庭坚的一首经典之作——《清明》。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在清明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桃树和李树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然而,在田野间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冢却让人感到无尽的哀愁。雷声震撼天地,唤醒了冬眠的龙蛇;雨水充沛,使得郊外的原野上草木变得柔软。古时有人在祭祀之后,带着剩余的食物去讨好妻妾,而有些读书人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接受不公正的高位。在这千百年的时间里,谁能真正分辨出谁是贤者,谁是愚人呢?如今,这些贤愚之人最终都化作了荒丘上的蓬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诗的第一句通过对比桃李的欢笑与荒冢的哀愁,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第二联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更替之中。第三联引用了两个历史故事,一个是齐国的陈仲子拒绝接受兄长遗产的故事,另一个是介子推宁可被烧死也不愿出仕的故事,以此来表达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态度。最后一联则点明主旨,指出无论贤愚,最终都会归于尘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黄庭坚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之中,使这首诗既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蕴含着普遍的人类情感。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深刻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