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处事和待人接物。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对现代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及其简要释义: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释义:
这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强调了做人的基本准则。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广博地关爱大众,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在具备这些品德的基础上,再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释义:
在家时要孝顺父母,听到父母呼唤要及时回应,接到父母命令要立刻行动,认真听取父母的教导并接受他们的批评。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释义:
在外与兄弟相处时,要互相友爱,彼此尊重,和睦相处本身就是一种孝的表现。对待财物不要斤斤计较,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遇到争执时要学会忍耐,愤怒自然会消散。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释义:
早晨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太晚,珍惜时间,因为人生短暂。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大小便之后也要洗手保持清洁。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释义:
说话一定要讲诚信,欺骗和虚妄的事情是不可取的。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要随便传播。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
释义:
每个人都应该互相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大地。一个人品行高尚自然会赢得尊重,才华出众的人也会受到敬仰。
亲仁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释义:
能够亲近有德行的人是非常有益的,这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减少错误。反之,不接近良师益友则可能招致损害,甚至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余力学文
余力尚学文。诗书易,礼春秋。
左传国语,史记资治通鉴。
诸子百家,经史子集。
释义:
在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各种学问。包括《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以及历史书籍如《左传》、《国语》、《史记》、《资治通鉴》等,还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弟子规》不仅是一本关于个人修养的指南,同时也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值得借鉴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