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学会赏析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不畏权贵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难点:领会诗人通过梦境表达的理想境界及其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游仙之行抒发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生活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古人为什么如此钟爱自然山水,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正音释义
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字词读音及停顿节奏,然后由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生僻字词的意思问题,最后教师检查并补充讲解。
2.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各段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尝试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明确诗歌分为三个层次:入梦—游历仙境—醒来留别。
(三)精读细品
1. 分析梦境描写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描绘梦境的部分,如“青冥浩荡不见底”等句子,探讨这些句子是如何展现梦境的壮丽景象的。同时提问:“这样的景象让你联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探究情感内涵
组织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奇异的梦?这个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结合背景资料(如李白仕途坎坷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梦境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超脱尘世束缚的心情。
3. 鉴赏艺术手法
让学生从修辞手法、韵律等方面入手,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分析说明。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运用了反问修辞,增强了语气力度,表达了诗人不愿屈服于权势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查找更多有关李白及其作品的信息,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李白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整体感知
1. 正音释义
2. 梳理结构
二、精读细品
1. 分析梦境描写
2. 探究情感内涵
3. 鉴赏艺术手法
三、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某些深奥的诗句可能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