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语文教师。她并不是什么名师大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惊人的学术论文,但她却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一天,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班上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作文写得特别生动有趣。这篇作文讲述的是他和奶奶一起种菜的经历。文章中不仅详细描写了种菜的过程,还融入了许多生活中的感悟。这让李老师感到十分惊喜,因为平时的小明总是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更别提写出这样充满情感的文字了。
为了鼓励小明,李老师决定将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当小明听到自己的作文被念出来的时候,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既紧张又兴奋。而其他同学也对这篇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称赞道:“小明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这让小明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也能得到认可。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老师意识到,仅仅表扬是不够的。几天后,小明再次交上来的作文却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敷衍。经过深入了解,李老师得知,原来小明觉得自己的作文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努力了。这种骄傲自满的心态让李老师感到担忧。
于是,李老师找了一个机会单独与小明谈心。她没有直接批评小明,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关于登山的故事: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们虽然已经到达半山腰,但他们知道,只有继续坚持才能看到山顶的壮丽景色。如果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停下脚步,就会错失更大的成就。
听完这个故事,小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写作任务,并且主动向李老师请教如何提升自己的文笔。渐渐地,小明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这个小小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更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智慧的教学点滴,构成了教育事业中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