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小讲课ppt课件】一、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以肾小球炎症为主要病变的肾脏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本病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病因
- 感染源:最常见的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尤其是咽部或皮肤感染。
- 其他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也可能引起类似病变。
2. 发病机制
- 感染后产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
- 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影响肾功能。
三、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 水肿:多为眼睑和下肢凹陷性水肿。
- 高血压:由于水钠潴留及肾素分泌增加。
- 尿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 血尿:常为肉眼或镜下血尿。
2. 其他表现
- 发热、乏力、食欲减退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
四、诊断要点
1.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管型尿。
- 血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多数患者升高。
2. 影像学检查
- 肾脏B超:肾脏体积增大,回声增强。
3. 肾活检(必要时)
- 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五、鉴别诊断
| 疾病名称 | 主要特点 |
|----------|----------|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链球菌感染后,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病程长,进展缓慢,常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
| 肾病综合征 |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 |
| 肾盂肾炎 | 尿路感染症状,发热、腰痛、尿白细胞增多 |
六、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限制盐分摄入。
- 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2. 对症治疗
- 利尿消肿:如氢氯噻嗪、呋塞米。
- 降压药物:如ACEI/ARB类药物。
- 必要时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重症患者)。
3. 抗感染治疗
- 若存在活动性链球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
七、预后与随访
-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尤其儿童。
- 多数在2~4周内恢复,少数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
- 应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监测血压。
八、健康教育
- 提高对链球菌感染的警惕性,及时治疗。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家属应了解疾病知识,配合治疗与护理。
九、总结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关键。通过合理的诊疗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康复。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
---
注:本课件内容适用于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等用途,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