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谒山》全诗的意思】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风格含蓄、情感深沉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其中,《谒山》这首诗虽不似《锦瑟》《夜雨寄北》那样广为人知,却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谒山》一诗原文如下:
> 《谒山》
> 从来系日乏金丹,
> 任是聪明也自难。
> 一炷香消罗带缓,
> 欲将何物祭幽峦?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诗人去山中祭祀,实则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与无奈。
逐句解析:
- “从来系日乏金丹”:这里“系日”意为留住太阳,比喻想延长时间或生命。“金丹”则是道家炼制的长生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试图用各种方法来延年益寿,但终究没有成功。金丹无法真正让人长生,象征着人类对永恒生命的渴望与徒劳。
- “任是聪明也自难”:即使再聪明的人,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人力有限,无法掌控一切,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可抗的感慨。
- “一炷香消罗带缓”:点燃一柱香,缓缓燃烧,衣带松缓,表现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时间在缓慢流逝,仿佛连香火也在慢慢消散,象征着人生的短暂。
- “欲将何物祭幽峦?”:最后一句提出疑问,想要用什么来祭祀那幽静的山峦?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仰,更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整体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前往山中祭拜的情景,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命运无常的深切感悟。诗中既有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力的叹息,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结语:
《谒山》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刻,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让我们在欣赏李商隐优美诗句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自身所处的世界与命运的轨迹。这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正是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