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示儿的背景】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朝廷腐败无能。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一位爱国诗人——陆游,用他满腔的热血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示儿》。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主题的作品最为著名。
《示儿》这首诗,写于陆游临终前,是他留给儿子的一封“遗书”性质的诗作。全诗如下:
> 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陆游依然心系国家统一,希望后人能在朝廷北伐成功之时,将这一消息告知自己。
从历史背景来看,陆游所处的南宋王朝,自北宋灭亡后,偏安一隅,虽名义上仍为中华正统,实则处于被动防御状态。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而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使得国家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与强盛。
陆游一生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他亲历了多次战争,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人民心声的体现。《示儿》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示儿》虽然写于陆游晚年,但其思想却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在他早年的作品中,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等,也都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收复河山的期盼。
陆游的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其语言的简洁有力,更在于它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总结,更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呼唤。
今天,当我们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爱国情怀。陆游的《示儿》,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