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绽放心中的荷花(教学实录)】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王崧舟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众多教师学习的榜样。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绽放心中的荷花》一课,正是他教学理念与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
这节课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为载体,但王崧舟并未拘泥于文本本身,而是从“荷花”这一意象出发,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力与诗意。课堂上,他用细腻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将学生带入一个静谧而深邃的意境之中。
在导入环节,王崧舟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以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开篇,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他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荷塘边,听风拂过荷叶的声音,看月光洒在水面的波纹。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对“荷花”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也为后续的阅读打下了情感基础。
接下来,他引导学生逐句品读课文,但并非简单的字词讲解,而是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分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句话时,他没有急于解释“田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心中“田田”的样子。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有的说像层层叠叠的绿伞,还有的说像一张张笑脸。王崧舟在倾听中不断鼓励,适时点拨,让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碰撞与语言的美感。
在课堂的高潮部分,他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他问:“朱自清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夜晚,独自来到荷塘?”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有学生说是因为内心的孤独,也有学生认为是寻找内心的宁静。王崧舟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荷塘,它可能是你安静时的思考之地,也可能是你疲惫时的避风港。”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整堂课下来,王崧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启发。他不仅教学生如何读懂文章,更教他们如何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在他的课堂上,语文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种生命的表达。
《绽放心中的荷花》不仅仅是一节语文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灌输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内心深处那份对美的感知与对生活的热爱。王崧舟用他的课堂诠释了这一点,也让每一位聆听者都仿佛看见了一朵静静绽放的荷花,在心湖中轻轻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