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黄得功传》是一篇记述明末著名将领黄得功生平事迹的传记文章,内容真实生动,语言简练,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通过对黄得功的英勇事迹、性格特点及其在明末动荡局势中的表现进行描写,展现了这位将领忠勇刚烈、不畏强敌的形象。
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黄得功是哪个朝代的将领?
答:黄得功是明朝末年的将领。
2. 文中提到黄得功“性刚直,不阿权贵”,这说明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说明他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有骨气,不轻易屈从于权贵。
3. 黄得功在战斗中表现出哪些精神品质?
答:他表现出英勇无畏、忠诚报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4. 文中提到“黄得功战死沙场”,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答: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南下的动荡时期,黄得功在抵抗清军入侵时战死。
5. 作者通过黄得功的生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黄得功忠勇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出明末社会动荡、英雄难觅的现实。
二、原文翻译
原文节选:
> 黄得功,字虎臣,安徽人。少有大志,习兵法,善骑射。初为将,屡立战功。性刚直,不阿权贵,故多遭排挤。然其忠义之心,始终未改。崇祯年间,清兵南下,朝廷命其守城。得功誓死守土,亲率士卒御敌,血战数日,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而亡。
翻译:
黄得功,字虎臣,是安徽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学习兵法,擅长骑马射箭。起初担任将领,多次建立战功。他性格刚直,不巴结权贵,因此常常受到排挤。但他忠诚正直的心意,从未改变。崇祯年间,清军南下,朝廷命令他守卫城池。黄得功发誓要保卫国土,亲自率领士兵抵御敌人,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最终因兵力不足,力竭而死。
三、总结
《黄得功传》不仅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展现忠勇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黄得功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操守的英雄形象。他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结构清晰,适合用于语文教学或历史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