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原毁》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原毁》原文及翻译,求路过的大神指点,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8 22:26:51

《原毁》原文及翻译】《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篇散文,文章围绕“毁”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探讨了人们为何会对他人的成就产生嫉妒与非议,并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全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人性的洞察。

一、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充塞,而心不自以为德;其行也,忠信笃实,而身不自以为功。其于人也,无择也,无弃也,唯其是而已。是以天下之士,皆愿归之,而莫之能止也。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于责人,则人难为善;廉于待己,则己易为恶。夫然,故人之过也,常以其过而加诸人;人之善也,常以其善而掩诸己。于是乎,人之善不足以胜其过,而人之过反足以掩其善。

呜呼!今之君子,其所以为君子者,岂真能为君子哉?徒以辞章之工,声名之盛,遂自以为贤,而不思其所以贤者,盖亦未尝自省也。

夫毁者,人之大患也。人之毁我者,非特欲损我也,将以自显其善也。人之誉我者,非特欲褒我也,将以自高其位也。故君子之于人也,不以毁誉为喜怒,而以实行为进退。

二、翻译

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则宽容而简约。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因为对他人宽容简约,所以别人愿意做好事。

听说古代有一位叫舜的人,他的为人,仁义充满内心,但自己却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美德;他的行为,忠诚诚信,踏实可靠,但自己却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他对人没有选择,也不抛弃任何人,只看是否符合道义。因此天下的士人都愿意归附他,没有人能够阻止。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的要求非常详细苛刻,而对自己却非常宽松。对别人要求详细苛刻,就让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宽松,就容易做出坏事。因此,当别人有过错时,常常把过错强加给别人;当别人有善行时,又常常掩盖自己的不足。于是,人们的善行无法胜过他们的过错,而他们的过错反而掩盖了他们的善行。

唉!现在的君子,他们之所以成为君子,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具备君子的品质吗?不过是凭借文采好、名声大,就自认为贤能,却不曾反省自己为何被称为贤能。

诽谤,是人最大的祸患。那些诽谤我的人,不只是想损害我,更是想借此彰显自己的善良;那些称赞我的人,不只是想褒扬我,更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君子对待别人,不因别人的毁誉而喜怒,而是以实际的行为来判断。

三、结语

《原毁》一文通过对比古今君子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性中常见的嫉妒与虚荣心理,呼吁人们应以诚恳的态度面对自我与他人。韩愈不仅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虚伪与浮夸之风,更强调了真正的修养在于内省与实践,而非外在的赞誉与诽谤。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反思。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