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窗字的诗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窗”是一个常见而富有意境的意象。它不仅是一种建筑结构,更是诗人寄托情感、描绘景物的重要载体。许多诗人通过“窗”来表达思乡、怀人、孤独或闲适之情,使诗句更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窗”字在古诗中常常与“月”、“风”、“山”等自然元素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如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虽未直接提到“窗”,但若将视线投向窗前,便能感受到那种宁静的意境。再如宋代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虽然没有“窗”字,但“帘卷西风”却让人联想到窗边的景色与心境。
其实,历史上不乏直接以“窗”入诗的佳句。例如: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这句诗描绘了从窗户望见的远山和江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虽未提“窗”,但“小楼”与“深巷”之间的对比,让人仿佛置身于窗前,感受春日的静谧与美好。
- “窗棂影落灯花瘦,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此句虽为后人仿作,但其意境与原诗相仿,描写了夜晚独坐窗前、思绪万千的情景。
此外,“窗”也常与“梦”、“愁”等情感结合,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如“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虽未提及“窗”,但若置于窗前,更添几分惆怅。
总的来说,“窗”不仅是诗人观察世界的窗口,也是他们抒发情感的媒介。无论是远眺山水,还是独坐沉思,窗都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与情怀。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中,“窗”字虽不多见,却因其独特的意象,成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