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 掌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全诗。
-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体会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与情感美。
- 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责任感。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掌握诗歌中“风雨”与“铁马冰河”的象征意义。
- 难点:体会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操,感悟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频资料(如诗歌朗诵)、课文讲解PPT。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思考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在风雨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正是在风雨之中写下的,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风雨,也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展示陆游画像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分组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品读赏析(15分钟)
- 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结合注释进行解释。
- “僵卧孤村不自哀”:表现诗人年老体衰,独自一人,但并不感到悲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即使身体虚弱,仍然想着为国家守卫边疆。
- “夜阑卧听风吹雨”: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声。
- “铁马冰河入梦来”:梦中出现了战马奔腾、冰河交战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报国愿望。
- 引导学生分析“风雨”与“铁马冰河”的象征意义:风雨代表现实的艰难困苦,铁马冰河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壮志未酬与渴望报国的情怀。
4. 深入探究(10分钟)
- 讨论问题:
- 为什么诗人虽然“僵卧孤村”,却依然“不自哀”?
- “铁马冰河入梦来”说明了什么?
- 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爱国”这一主题的理解。
5. 拓展延伸(5分钟)
- 补充介绍陆游的其他爱国诗作,如《示儿》《书愤》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制作一份“我心中的陆游”手抄报。
6.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诗歌中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感。
- 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爱国”这一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象征:风雨——现实艰难;铁马冰河——报国之志
情感:忧国忧民,壮志未酬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特色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