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的读音和组词】“惰”是一个常见的汉字,拼音为 duò,属于第四声。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缺乏动力、懒散或不积极的状态。下面将从读音、字义、常见组词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惰”的读音
“惰”的正确读音是 duò,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在普通话中,这个字发音清晰,没有多音字的情况,因此在学习和使用时相对简单。
二、“惰”的含义
“惰”本义是指懒惰、怠慢、不勤奋。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的行为状态,比如做事不积极、不愿动脑或动手,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在古代文献中,“惰”也常用于形容国家或社会风气的松懈与腐败。
例如:“民风日下,人心涣散,国事渐惰。”这句话便表达了国家治理不力、民众懒散的现象。
三、常见的组词
1. 懒惰
指人不愿意劳动或思考,做事不积极。
例句:他总是懒惰,从不主动完成任务。
2. 惰性
指一种习惯性的消极态度或行为倾向。
例句:克服惰性是成功的第一步。
3. 惰怠
同“惰”,表示懒散、不勤快。
例句:工作不能有惰怠之心,否则难以进步。
4. 惰气
指一种消极、萎靡的精神状态。
例句:长期处于惰气中,人会逐渐失去斗志。
5. 惰心
指内心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
例句: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惰心,避免沉溺于安逸。
四、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惰”字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较少出现在口语中。在写作中,使用“惰”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准确性。但要注意的是,该字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惰”有时也被用作动词,如“惰于行动”,表示对某事缺乏行动力。
五、总结
“惰”是一个意义明确、读音固定的汉字,主要用来形容人的懒散和不积极。掌握其读音和常见组词,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情感表达与社会价值观。
通过不断积累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驾驭“惰”字,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