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5参考答案(10页)-】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形考任务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其中,任务5作为课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涵盖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程序设计、常见故障排查与调试等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该任务,本文将围绕任务5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份参考答案的结构化内容。
本任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
1. PLC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介绍PLC的硬件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模块、电源单元等组成部分,以及PLC的工作流程:扫描周期、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等。
2. PLC程序设计基础
包括梯形图(LAD)、指令表(IL)、功能块图(FBD)等编程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常用指令如LD、LDN、OUT、AND、OR、ANI、ORI、SET、RST、MPS、MPP、MCR等的使用场景和逻辑关系。
3. 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应用等,展示如何利用PLC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
4. PLC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分析常见的PLC运行异常现象,如输入信号不稳定、程序执行错误、输出模块故障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 实验报告与总结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次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备清单、接线图、程序代码、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等部分。
以下是任务5的参考答案框架,供学生参考学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PLC的工作过程。
答:PLC的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在输入采样阶段,PLC读取所有输入端子的状态;在程序执行阶段,按照用户程序逐条执行;在输出刷新阶段,将运算结果写入输出端子。
2. 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梯形图(LAD)、指令表(IL)、功能块图(FBD)。梯形图形象直观,适合初学者;指令表以文本形式表达,便于程序调试;功能块图则适用于复杂逻辑控制。
3. 说明定时器和计数器的作用。
答:定时器用于控制时间间隔,如延时启动或停止;计数器用于统计事件发生的次数,如产品计数或循环控制。
4. 简述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答:设计步骤包括:确定控制要求、选择PLC型号、绘制电气原理图、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现场安装与维护。
二、编程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编写一个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PLC程序。
答:程序应包含两个按钮(正转、反转),两个接触器(KM1、KM2),并设置互锁保护,防止同时动作。
2. 设计一个带有定时器的自动喷水系统。
答:系统由传感器检测到水位后启动水泵,运行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程序中需使用T0定时器控制运行时间。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若PLC的输出模块无法正常驱动负载,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排查?
答:可能原因包括输出点损坏、外部线路故障、程序逻辑错误等。排查方法包括检查电源电压、测试输出点是否导通、检查程序逻辑等。
2. 请解释“MCR”指令在PLC程序中的作用。
答:“MCR”指令用于主控继电器,可以控制一段程序的启停,常用于多组控制逻辑的切换。
四、综合题(30分)
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PLC控制系统,并写出程序代码及调试步骤。
控制要求:
- 有三个按钮:启动、停止、急停。
- 有一个指示灯,当系统运行时亮起,停止时熄灭。
- 当急停按钮按下时,系统立即停止。
程序设计要点:
- 使用X0为启动按钮,X1为停止按钮,X2为急停按钮。
- Y0为指示灯。
- 程序中应加入互锁和急停保护机制。
调试步骤:
1. 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确保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无误。
2. 下载程序至PLC,观察指示灯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3. 测试各个按钮的功能,确保系统响应正常。
4. 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为《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5的参考答案整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掌握相关知识点,并顺利完成作业。由于任务内容可能因教学安排而有所调整,建议结合教材与教师指导进行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