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0812092039】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李锐的短篇小说《锄》以其深刻的乡土情怀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受到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现实图景,也反映了人与土地、人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将围绕《锄》一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并提供相关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与一把锄头之间的情感联系。文章通过主人公对锄头的珍视与依赖,表达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锄头不仅是劳动的工具,更是他身份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在故事的发展中,锄头的损坏与修复成为推动情节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阅读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锄》的作者是( )
A. 莫言
B. 李锐
C. 余华
D. 阿来
2. 文章中“锄”象征着( )
A. 农民的财富
B. 土地的归属
C. 劳动的价值
D. 家庭的温暖
3. 主人公对锄头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B. 极其珍惜
C. 不屑一顾
D. 无所谓
4.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提到的锄头的作用?( )
A. 耕地
B. 建房
C. 砍柴
D. 打猎
5. 文章主要表达的主题是( )
A. 对现代生活的批判
B. 对自然环境的赞美
C. 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怀念
D. 对家庭亲情的歌颂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锄”在主人公生活中的意义。
2. 文中通过锄头的损坏与修复,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D
5. C
二、简答题
1. “锄”不仅是主人公劳动的工具,更是他与土地之间情感的纽带。它象征着他的劳动价值、生活尊严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锄头的损坏让他感到痛苦,而修复则代表了他的坚持与希望。
2. 锄头的损坏让主人公感到失落和焦虑,反映出他对失去劳动能力的担忧;而最终的修复则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执着与责任感。
总结:
《锄》作为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乡土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民与锄头之间关系的描写,传达了对劳动、土地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阅读练习,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升语文素养与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