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韦应物《闻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闻雁》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历来被广泛传诵。
一、原文
《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二、注释
- 故园:指诗人的故乡。
- 眇(miǎo):遥远、渺茫的意思。
- 归思:归乡的念头或思念。
- 悠哉:悠长、绵远的样子,形容思绪的漫长。
- 淮南:地名,指今江苏、安徽一带,诗人曾在此任职。
- 高斋:高高的书斋,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古人常以雁寄信,象征思乡之情。
三、译文
故乡遥远在何方?归心似水难断肠。
淮南的秋夜细雨绵绵,我在高高的书斋中,听到了大雁的鸣叫。
四、赏析
《闻雁》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全诗通过“闻雁”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与声音的触发,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牵挂。
首句“故园眇何处?”以疑问的形式,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遥不可及之感。一个“眇”字,不仅写出了空间的距离,也暗示了时间的久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触及的失落与惆怅。
次句“归思方悠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归思”是归乡的渴望,“悠哉”则是这种情感的延续与绵长。诗人内心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久久不息。
后两句描绘了秋夜雨声中的情景:“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秋雨夜的寂静与雁鸣的清越,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氛围。雁的鸣叫仿佛是远方的呼唤,触动了诗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它不仅是韦应物个人情感的流露,也代表了古代游子普遍的心理状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总结
《闻雁》虽仅有四句,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诗歌中“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题材的经典之作。读此诗,仿佛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雁鸣,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