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三字经全文与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三字经全文与译文,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6 23:49:27

三字经全文与译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简短精炼,语言朗朗上口,历来被广泛用于儿童识字和道德教育。全篇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编写,内容涵盖历史、伦理、文化、学习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三字经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而伦明。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服,慎勿违。

若广学,惟恐懈。

怠厥修,失其功。

惟书学,人多称。

就中有,若禹汤。

文王作,周易详。

孔子述,春秋藏。

世传诵,诗书礼。

乐与春秋,皆可读。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究。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制度。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始终。

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二、三字经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虽然相近,但后天的习惯却会让人变得不同。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

孟子小时候不学习,孟母就剪断织布的线,以此告诫他学习的重要性。

窦燕山教导五个儿子,他们后来都成名立业。

如果只养育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如果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失职。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

从小不学习,长大以后又怎能有所作为?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作为子女,在年幼的时候,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黄香九岁时,就能为父亲温床;

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到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让梨;

尊敬长辈,是应当从小就明白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才能学习知识和见闻。

知道数字,认识文字,是基本的学习内容。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这是最基本的数理概念。

天地人称为三才,日月星称为三光,

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和睦称为三纲。

春夏秋冬是四季,它们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东西南北是四方,它们围绕中央展开。

水火木金土称为五行,它们构成了万物的基本元素;

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是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主要粮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

马牛羊鸡犬豕是六种常见的家畜,是人们饲养的。

喜怒哀惧是人的情绪,爱恶欲是人的欲望,合起来称为七情;

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是八种乐器,称为八音。

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人构成家族的血脉;

父子之间有恩情,夫妻之间要相从,兄弟之间要友爱,邻里之间要和睦,君臣之间要敬重,臣子要忠诚。

这些道理是人人应当遵循的,不能违背。

如果广泛学习,就要避免松懈;

如果懒惰,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

读书是很多人推崇的学问,像大禹、商汤这样的圣人也重视学习;

周文王创作了《周易》,孔子整理了《春秋》。

《诗》《书》《礼》《易》《乐》《春秋》被称为六经,应当深入研究;

《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易书,内容详尽。

《典》《谟》《训》《诰》《誓》《命》是《尚书》中的篇章,内容深奥;

周公制定了《周礼》,规定了各种官职和制度。

戴德和戴圣注释了《礼记》,记录了圣人的言论,使礼乐完备;

《国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应当反复诵读。

《诗》已经失传,《春秋》开始出现,它包含了褒奖与批评,区分善恶;

《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

在通晓儒家经典之后,才可以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掌握其要点,记住其中的内容。

荀子、杨雄、文中子、老子、庄子等是五位重要的思想家;

经书和子书都应当通晓,再阅读各种史书,了解历史的脉络。

通过阅读史书,考察世系,了解历史的兴衰;

熟悉古今之事,仿佛亲眼所见。

口中诵读,心中思考,早晚都不间断;

古代的圣贤,如孔子,也曾向小孩请教。

赵普在担任宰相时,仍坚持研读《论语》;

他年纪虽大,仍然勤奋学习。

用蒲草编成书简,削竹片做笔记,古人即使没有书,也依然勤奋学习;

有人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大腿,来激励自己努力。

像车胤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像孙康利用雪光读书,

即使家境贫穷,也不放弃学习。

有人背着柴火边走边读,有人把书挂在牛角上,

虽然身体劳累,但精神坚韧。

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他年老时才后悔学习太晚,希望年轻人及早立志。

李泌七岁就能赋诗,蔡文姬能辨别琴声,

她们虽然是女子,却聪明过人,值得我们学习。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被推荐为神童,负责校正文字;

他年纪虽小,却已担任官职,令人称赞。

孩子年幼时,应当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要让名声流传,让父母荣耀;

要超越前辈,造福后代。

别人留给子孙的是金银财宝,

而我留给子孙的是一本经书。

勤奋学习会有成就,玩耍虚度毫无益处;

要时刻警惕,努力进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