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实习听课记录-】授课教师:张老师
授课班级:八年级(3)班
授课时间:2025年4月5日
课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课堂导入(约5分钟)
张老师以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导入,提出:“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笔直的公路,他从家出发到学校大约需要15分钟,假设他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那么他在路上走过的距离和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自然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学生积极发言,部分同学已经对函数有初步了解,课堂氛围活跃。
二、新课讲解(约20分钟)
张老师首先回顾了函数的基本定义,接着引入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 = kx + b(k≠0)。通过板书清晰地展示了该式子的结构,并解释了k和b的含义。k表示斜率,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b表示截距,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随后,张老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变化过程。通过调整k和b的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直线的倾斜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加深了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约10分钟)
张老师布置了几道基础练习题,如:
1. 写出下列函数是否为一次函数,并指出k和b的值:
- y = 3x
- y = -2x + 5
- y = x² + 1
2. 根据给定的k和b,画出对应的直线图像。
在练习过程中,张老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在课程结束前,张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特征以及相关性质。同时,她还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k=0,那这个函数还是不是一次函数?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函数的分类。
最后,张老师布置了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上的习题以及一道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一个一次函数的例子并进行分析。
五、听课反思
本次听课让我对八年级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张老师的课堂节奏把控得当,语言表达清晰,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她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一次函数时,部分学生对“k”和“b”的实际意义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概念的直观化与生活化,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听课人:XXX
实习学校:XX中学
实习时间: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