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17:08:50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 理解《长恨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掌握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及情感表达方式。

- 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如比喻、对仗、抒情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爱情悲剧的深刻性,体会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人文关怀。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把握李杨爱情的悲剧性与象征意义。

- 难点:体会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理解“长恨”的多重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朗诵音频、背景音乐。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白居易的生平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整体感知

1.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唐朝宫廷生活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长恨歌》的历史背景。

提问:“你认为爱情是否可以超越生死?如果一个人深爱另一个人,却因命运而分离,会怎样?”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播放配乐朗诵,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与情感基调。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诗歌内容,明确故事主线。

3. 背景介绍(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创作背景及《长恨歌》的写作意图,强调其“感伤”与“讽喻”并重的特点。

第二课时:文本细读与语言赏析

1. 分段讲解(20分钟)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结合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语言艺术分析(15分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让学生体会白居易语言的优美与凝练。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

- 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是真挚的还是虚幻的?

- “长恨”究竟指什么?是爱情之恨,还是历史之恨?

第三课时:主题升华与拓展延伸

1. 主题探究(1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主题,理解“长恨”不仅是个人爱情的遗憾,更是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

2. 拓展延伸(10分钟)

拓展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古诗,如《鹊桥仙·纤云弄巧》《夜雨寄北》等,比较不同诗人对爱情的不同表达。

3.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恨歌》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谈谈你对“长恨”的理解。

2. 选择诗歌中的一段,进行仿写或改写,体现代际情感的变化。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诵读为基础,以赏析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参与与思考,力求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长恨歌》的世界。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与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