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构建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科学管理、长效运行”的原则,整合城乡环卫资源,优化保洁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环卫服务均等化、管理规范化、作业专业化、考核制度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面建立,村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居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形成可持续的城乡环卫管理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
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处理场等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同时,加强公厕、道路清扫设备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健全环卫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城乡环卫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监督考核。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强保洁队伍建设
招募专业环卫工人,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保洁队伍素质。鼓励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4. 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设立分类投放点,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探索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资源化利用途径,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5.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 强化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 严格督查考核
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各村(社区)环卫工作进行动态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工作成效。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5年1月—6月):制定方案、动员部署、试点推进;
第二阶段(2025年7月—12月):全面实施、重点突破、典型示范;
第三阶段(2026年1月—12月):巩固成果、总结经验、全面推进。
六、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管理模式,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为建设美丽家园、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