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意思解释】“病入膏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医学领域,也常被引申为事物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境地。其出处和用法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病入膏肓 |
拼音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出处 |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本义 | 指疾病已深入到心脏和脂肪之间,无法通过药物或治疗手段治愈。 |
引申义 | 比喻事情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或人的思想、行为已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描述病情严重、事态恶化、人品堕落等不可逆转的情况。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病入膏肓”最早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晋景公梦见自己被两个小孩嘲笑,后来医生诊断他为“病入膏肓”,认为无法医治。这一典故后来成为成语,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入膏肓”逐渐从字面意义扩展到比喻意义,常用来形容某些问题已经严重到无法回头,比如:
- 一个人的思想已经腐化,无法接受正面引导;
- 一个企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
- 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解析 |
他沉迷网络,已经病入膏肓,家人束手无策。 | 形容人精神状态已经极度颓废,无法自拔。 |
这个公司管理混乱,早已病入膏肓,再怎么改革也难有起色。 | 表示公司内部问题严重,难以挽回。 |
他的错误行为已经病入膏肓,必须彻底纠正。 | 引申为行为或思想已经非常顽固,需要从根本上改变。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病入膏肓”具有强烈的负面色彩,但在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 注意语气:该成语通常带有批评或惋惜的语气,不宜用于轻松或中性场合。
- 区分近义词:如“无可救药”、“积重难返”等,虽意思相近,但使用场合略有不同。
五、总结
“病入膏肓”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既可用于医学情境,也可用于比喻人生、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有助于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意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上就是【病入膏肓的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