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瓴是什么意思】“高屋建瓴”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居高临下、掌控全局、势不可挡的态势。但其中的“瓴”字,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本文将从字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意是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其中,“高屋”指高处的房屋;“建瓴”则是“建”和“瓴”的组合。“建”意为倾倒,“瓴”是一种盛水的陶器,形状像壶,有口有颈,可用于倒水。
因此,“高屋建瓴”形象地表达了从高处向下施加力量或影响的态势,引申为掌握主动权、占据优势地位。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战略部署、政策制定或领导决策时的宏观把控能力。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高屋建瓴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字面解释 | 高屋:高处的房屋;建瓴:倒水的陶器(瓴) |
引申意义 | 居高临下、掌控全局、势不可挡 |
用法举例 | 在战略布局中,领导者应具备高屋建瓴的眼光。 |
常见误读 | “瓴”被误解为“铃”或“领”,实为一种陶制容器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的战略分析 |
三、注意事项
- “瓴”字较为生僻,常见于古文或成语中,现代人使用频率较低。
- 该成语强调的是“高度”与“主动性”,适用于描述具有前瞻性、主导性的行为或决策。
- 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滥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屋建瓴”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应善于从高处着眼,把握全局,顺势而为。
以上就是【高屋建瓴的瓴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