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经世致用的历史名词解释

2025-09-25 00:37:41

问题描述:

经世致用的历史名词解释,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00:37:41

经世致用的历史名词解释】“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理念,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现实社会,注重实际应用与社会治理。这一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但其核心始终围绕“学以致用、以学济世”展开。

一、

“经世致用”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但真正成为系统的思想体系是在明清之际。它主张学者不应只专注于空谈义理或辞章,而应关注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将学问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实际事务中。这一思想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中尤为突出,代表人物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他们提倡“明道救世”,反对空谈心性。

在近代,“经世致用”的精神被进一步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例如,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变法图强,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

二、表格展示

概念名称 经世致用
含义 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现实社会,注重实际应用与社会治理。
起源 可追溯至先秦,但作为系统思想形成于明清之际。
核心思想 学以致用、以学济世;关注现实问题,反对空谈心性。
代表人物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明末清初);张之洞(近代)
历史阶段 明清实学思潮 → 近代洋务运动 → 维新变法 → 现代改革
思想特点 实践导向、关注民生、批判空谈、倡导革新
影响 推动了社会变革,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成为实用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
与西方思想对比 类似于西方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但更强调儒家伦理与社会责任。

三、结语

“经世致用”不仅是一种学术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精神。它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往往成为士人知识分子投身改革、救国图强的动力源泉。今天,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学问应与时代结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要。

以上就是【经世致用的历史名词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