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解读:
1. 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开篇描绘了太阳西沉、月亮东升的自然景象。这种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进一步刻画了月光洒满大地的壮阔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世界。
2. 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表达:
-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通过描写夜晚的寒意,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意识到时光飞逝,难以入眠,更显出他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3. 志向未酬的感慨:
-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诗人渴望倾诉却无人倾听,只能独自饮酒自勉,展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叹以及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
总结:
陶渊明在《杂诗十二首(其二)》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超然物外却又深陷现实矛盾的复杂心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他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