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成语《汗不敢出》(拼音、解释及出处)

2025-05-13 18:40:05

问题描述:

成语《汗不敢出》(拼音、解释及出处),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3 18:40:05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凝练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有趣且意味深长的成语——《汗不敢出》。

拼音:

hàn bù gǎn chū

解释:

“汗不敢出”形容非常紧张或害怕到极点,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仿佛汗水也不敢轻易流出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在某种情况下极度恐惧或者谨慎小心的状态。

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言语》。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魏晋时期名士王戎的故事。据传,王戎年幼时曾随父亲一同拜访大将军司马懿。当时司马懿对王戎表现出色的儿子极为赞赏,并开玩笑地说:“你儿子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然而,王戎却表现得异常拘谨,甚至不敢喘息,全身僵硬,连汗都不敢流出。后来,“汗不敢出”便成为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紧张状态的一个生动表达。

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里,面对权贵或者重要场合时,保持镇定并非易事,而这种情绪上的微妙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因此,“汗不敢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描述,更蕴含了对人性深处细腻情感的关注。

总之,“汗不敢出”作为汉语中的经典成语之一,既具有文学价值,又贴近现实生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学习。在日常交流中恰当运用此类成语,不仅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还能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