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苏轼《定风波》全诗及赏析

2025-05-22 00:46:12

问题描述:

苏轼《定风波》全诗及赏析,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2 00:46:12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展现了他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襟。词的上阕开篇就以一种从容淡定的姿态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诗人并没有因为风雨的到来而惊慌失措,而是选择倾听这自然的声音,并且继续前行。“何妨吟啸且徐行”,在这风雨交加的路上,诗人依旧可以放声高歌,悠然自得地慢慢行走。这种对风雨的坦然接受,实际上是对生活困境的一种超越。

接着,“竹杖芒鞋轻胜马”,诗人用简陋的装备与骑马相比,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依然轻松自在。“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无论面对怎样的人生风雨都能泰然处之的决心。这里的“烟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暗喻人生的坎坷与挫折。

下阕则描绘了风雨之后的情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寒料峭的风让诗人从醉意中清醒过来,感受到一丝凉意,然而远处的山头却有一抹夕阳正迎接着他。这一景象象征着即使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活中仍然会有温暖与希望相伴。

最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回望刚刚经历过的风雨之路,感慨万千。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天,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都已变得不再重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释怀,更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最终都会成为过去,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豁达。

整首词通过对风雨的描写以及自身情感变化的刻画,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时,应该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美好。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