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时,我仿佛穿越到了宋朝的书斋之中,与作者宋濂一同感受那个时代学子求学的艰辛与执着。这篇文章是宋濂写给同乡后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不仅表达了对后学的勉励之情,更展现了作者自身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求学的精神。
文章开篇便以“余幼时即嗜学”点明主题,寥寥数语道出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接着,他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因家境贫寒,只能借书抄录,甚至“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种勤奋刻苦的态度令人敬佩。在求学路上,他不畏严寒酷暑,常常“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只为寻求名师指点。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也让人深刻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正含义。
宋濂并未因环境的恶劣而放弃学业,反而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他在文中提到:“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它告诉我们,即使天资平庸,只要坚持不懈,终将有所收获。这不仅是对马生的鼓励,也是对所有求学者的启示。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仅被作者的坚韧所打动,更对“读书改变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拥有比古人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但许多人却因为缺乏毅力和恒心而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宋濂那种在逆境中依然不改初心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此外,文章中还体现了作者对后学的关怀与期望。他希望马生能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这种师长对学生的殷切期望,也让我们明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和责任的传承。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是一篇记叙个人求学经历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励志之作。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唯有勤奋与坚持,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