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01:54:34

一、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文言文篇目,出自《世说新语·方正》。该文通过一个简短的对话故事,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同行,但朋友迟到,陈太丘离开后,朋友责怪他不守信,而陈太丘之子元方据理反驳的故事。文章虽短,却蕴含了深刻的诚信观念和礼节意识,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理解文章内容,能准确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诚信”“守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把握文章主旨。

- 难点:体会人物性格及语言背后所体现的礼仪与诚信观念。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字词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入:“你有没有因为失信而让别人失望的经历?或者你是否遇到过别人失信于你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并简介《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听课文录音,注意语音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懂的字词。

3.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期”“行”“舍”“去”“引”等,并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分组讨论:

- 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何时何地出行?

- 朋友为何迟到?陈太丘为何离开?

- 元方是如何回应朋友的责备的?他的语气如何?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强调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四)角色体验(10分钟)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增强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讨论:现代社会中,诚信和礼貌是否仍然重要?为什么?

2. 拓展阅读:介绍《世说新语》中其他有关“诚信”“礼节”的小故事,如《管宁割席》《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拓宽学生视野。

(六)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诚信”“守礼”是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为《我身边的诚信故事》。

六、板书设计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约定出行 → 朋友迟到 → 陈太丘离开

|

元方反驳 → 有理有据 → 体现诚信与礼节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提升其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