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线索和复杂的谈话任务。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问题线索的管理和处置,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走读式谈话”,成为提升监督执纪质效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就这两方面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问题线索管理处置的规范化是基础
问题线索是纪检监察工作的起点,其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置的效果。首先,应建立统一的问题线索登记制度,确保每一条线索都能被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便于跟踪和管理。其次,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对线索进行分类处理,明确责任主体,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职责不清而导致延误或遗漏。
同时,在线索处置过程中,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特别是在涉及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中,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以权压人”或“以情代法”的现象发生。
二、“走读式谈话”是提高谈话效率的有效手段
“走读式谈话”作为一种新型的谈话方式,具有灵活性强、时间安排灵活、谈话对象易于配合等优势,特别适合用于初步核实阶段的问题线索处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不长时间内完成对相关人员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快速掌握关键信息。
但也要注意,“走读式谈话”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谈话前要充分准备,了解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背景;谈话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体现组织的关心与信任,又要明确纪律要求;谈话后要及时跟进,确保谈话效果落到实处。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无论是问题线索的管理还是“走读式谈话”的实施,都离不开一支专业、高效的纪检监察队伍。要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干部在线索分析、谈话技巧、证据收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帮助谈话对象正确面对问题,增强他们的配合意愿和自我反思意识。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四、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制度落地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加强对问题线索管理及“走读式谈话”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对于在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敷衍塞责的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总之,问题线索管理处置和“走读式谈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只有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