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有名无实】在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君非常重视名声,常常听信臣子的夸赞,却忽视了实际的治理能力。有一次,他听说邻国有一位大臣,名叫李文,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爱戴。于是,他决定将李文召入宫中,委以重任。
李文来到王宫后,果然谈吐不凡,举止得体,让国君十分欣赏。不久之后,国君便任命他为宰相,负责国家大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文的表现却渐渐让人失望。他虽然言辞华丽,但处理政务时却常常拖延、推诿,甚至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一次,国君亲自巡视地方,发现百姓生活困苦,田地荒芜,而李文却只顾着在朝堂上发表空洞的言论,毫无实际作为。国君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李文的名声所迷惑,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能力来治理国家。
后来,人们用“有名无实”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名望或能力,但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的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要只看表面,更要注重实质;不要轻信虚名,要追求真实的能力和价值。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选拔人才时,不能只看其名声或言辞,而应考察其实际能力和品德。只有那些既有声望又有实力的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