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原文及赏析】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他对自然、童趣以及教育环境的独特感受。
一、课文原文(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一个。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似乎觉得这很可悲。现在却也明白,那是因为我太淘气,总是不听话,所以父亲才决定让我去读书。
……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二、内容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充满童真与怀旧情感的文章。鲁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在百草园中的自由快乐生活,与后来进入三味书屋接受封建教育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
1. 自然与童趣的描写
文章开头对百草园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语言生动形象,如“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作者通过对昆虫、植物的细致观察,表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童心。
2. 对比手法的运用
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百草园的自由与三味书屋的拘束进行对比。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地方,而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刻板、压抑的学习环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传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教育制度的不满。
3. 语言风格朴实自然
鲁迅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他善于使用短句和口语化的表达,使文章读起来轻松自然,仿佛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例如,“Ade,我的蟋蟀们!”这样的句子,既亲切又富有感情色彩,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告别。
4. 思想内涵深刻
虽然文章看似是在写童年生活,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鲁迅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揭示了当时社会教育的弊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个性发展的渴望。文章不仅是个人回忆,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三、结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也引导他们思考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选择。这篇文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青少年心灵成长过程中的一份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