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冯延巳《醉花间(middot及晴雪小园春未到》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冯延巳《醉花间(middot及晴雪小园春未到》赏析),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0:21:31

冯延巳《醉花间(middot及晴雪小园春未到》赏析)】冯延巳,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重要词人,其作品在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他的词风婉约含蓄,情感细腻,语言清丽,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内心的情感波动。《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便是其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词曰:

> 晴雪小园春未到,画帘闲挂小银钩。

> 玉炉香暖频添炷,浑不记、春深浅。

> 细数落花因久坐,一枝新绿已生愁。

这首词以“晴雪”起笔,描绘出一个冬末初春的景象:小园中尚有残雪未消,春意尚未到来,整个画面显得静谧而冷清。首句“晴雪小园春未到”,看似写景,实则寓情于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等待之情。作者并未直接表达情绪,而是通过环境的冷清来暗示内心的空虚与怅惘。

接下来,“画帘闲挂小银钩”,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静谧的氛围。画帘轻垂,银钩微动,仿佛时间也在这静默中停滞。这里的“闲挂”二字,不仅写出了帘子的状态,更暗示了主人公心绪的疏懒与无事可做,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埋下伏笔。

第三句“玉炉香暖频添炷”,是词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温暖而缭绕,似乎象征着一种沉静的生活状态。然而,“频添炷”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即使有香炉相伴,也无法驱散内心的孤独。这正是冯延巳词作中常见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表面写的是温馨之景,实则暗含无限愁思。

“浑不记、春深浅”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词人沉浸在香炉的温暖之中,甚至忘记了春天的到来与否。这里并非真的忘记季节的变化,而是内心过于沉溺于某种情绪,以至于对外界的变化变得迟钝。这种“浑不记”的状态,恰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力感。

最后两句“细数落花因久坐,一枝新绿已生愁”,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人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飘落的花瓣,长久地坐着,思绪万千。忽然发现,一枝新绿已经悄然生长,这本应是春天来临的征兆,但在词人眼中却成了引发愁绪的源头。这一细节的描写,既表现了词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整首词通过对小园春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惆怅。冯延巳善于以景入情,借景抒怀,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艺术风格,正是他词作的独特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是一首抒情佳作。它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寒料峭、人心难安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思索。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冯延巳词风的典型体现,也为后世词人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