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教育《手拉手时不奔跑》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手拉手”时奔跑可能带来的危险。
2. 培养幼儿在行走或排队时保持秩序、不推搡、不奔跑的良好行为习惯。
3. 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 教具:图片(如小朋友奔跑撞到人)、视频片段(展示正确与错误的行为)。
- 场地布置:设置一条模拟的“安全通道”,用于情景演练。
- 道具:小贴纸、奖励印章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平时在幼儿园里做操、吃饭、排队的时候,是不是要牵着小伙伴的手?”
接着播放一段动画短片,内容是几个小朋友在排队时奔跑,结果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导致摔倒或受伤。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会受伤?”
2. 情景体验(1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拉手走安全路”的游戏。
规则如下:
- 幼儿两人一组,手拉手前进。
- 在指定的“安全通道”上行走,不能松开手。
- 教师在旁边观察,适时提醒幼儿注意步伐、不要跑动。
游戏结束后,教师请幼儿分享感受:“刚才走路时有什么感觉?如果跑起来会怎样?”
3. 安全知识讲解(8分钟)
教师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幼儿讲解以下
- 跑步时容易失去平衡,可能导致摔倒。
- 手拉手时如果一个人突然跑开,可能会把另一个小朋友带倒。
- 在走廊、楼梯等地方奔跑非常危险,容易发生碰撞。
同时,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幼儿:“我们要像小兔子一样慢慢走,像小乌龟一样稳稳地走。”
4. 巩固练习(7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安全小卫士”角色扮演。
请几位幼儿扮演“老师”,其他幼儿扮演“小朋友”。
“老师”需要提醒“小朋友”在排队时不要跑,要手拉手,保持队形。
完成后,给予表现好的幼儿小贴纸作为鼓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今天我们知道了在排队、走路时不能奔跑,要手拉手,保持安静和秩序。”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在哪些地方不能跑”,并记录下来,下次带到幼儿园分享。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强化“不奔跑”的行为规范,如用餐、如厕、户外活动等环节。
- 家园合作,提醒家长在接送孩子时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在幼儿园门口奔跑。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够理解“不奔跑”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尝试遵守规则。部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仍存在急躁情绪,需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安全意识。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