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确定位置”的基本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在平面图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 难点:理解列与行的顺序,正确识别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室座位图、方格纸、磁贴、小动物模型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如果我们要找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告诉他他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位置”是如何被表达的。接着出示一张教室座位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坐在哪个位置,从而引出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认识列与行
教师展示一张方格图,介绍“列”和“行”的概念。列是从左到右,行是从前到后。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2. 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师讲解:通常用(列,行)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位置,即数对。例如:第3列第2行可以表示为(3,2)。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数对的书写顺序。
3. 实践操作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方格图,邀请几位学生根据数对指出相应的位置,再让其他学生尝试自己写出某个位置的数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课堂活动:
每位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方格图,标出几个位置,并写出对应的数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2. 游戏互动:
教师将一些小动物模型放在不同的位置,学生根据数对快速找到对应的小动物,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确定位置”的方法?比如地图上的坐标、电影院的座位、棋盘上的落子点等。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提升(5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确定位置”需要明确列和行的顺序,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在家中找一个熟悉的场所(如房间、书架等),尝试用数对描述其中物品的位置。
五、板书设计:
```
行
1234
+----+----+----+----+
1 |||||
+----+----+----+----+
2 |||||
+----+----+----+----+
3 |||||
+----+----+----+----+
4 |||||
+----+----+----+----+
列
```
数对表示法:(列,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加深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今后可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