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安全七条规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水害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正常运行的主要隐患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矿井水害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煤矿防治水安全七条规定》。该规定不仅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的行动准则。
一、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水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防治水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的职责,确保防治水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同时,要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二、必须开展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
在煤矿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掌握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存在的水害风险点。只有在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三、必须落实超前探放水措施
对于可能存在老空水、断层水、承压水等复杂水害隐患的区域,必须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采取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超前探放水,防止因盲目施工引发透水事故。
四、必须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
煤矿应根据实际需要,建设符合标准的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泵、排水管道、水仓等设施,并确保其运行稳定、能力充足。同时,要定期维护和检修排水设备,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排水不畅,引发水灾。
五、必须加强水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井下水情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撤离和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六、必须加强职工防治水知识培训
防治水工作不仅依赖于技术和设备,更离不开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因此,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培训,提高全员防灾避险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七、必须严格执行水害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
煤矿应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井下各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做到不留死角、不存盲区。对于重大水害隐患,必须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总之,《煤矿防治水安全七条规定》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只有将这些规定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煤矿企业和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共同筑牢防治水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