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日志随笔】今天在课堂上,我再次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微妙与深远。一节普通的《背影》教学课,却让我在学生的反应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光亮。
课堂开始时,我按照惯例让学生们朗读课文,试图让他们进入情境。然而,当读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一段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几个学生低下了头,似乎被文字中的情感触动了。我不禁停下讲解,问他们:“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
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爸爸以前也这样送我去车站,但我从来没注意过他的样子。”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原来,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生活的映照。
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的提到小时候父亲送自己上学的情景,有的则回忆起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课堂上被重新赋予了意义。我也在他们的讲述中,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点点滴滴,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这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分析上,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思考、去表达。语言的力量,不在于它的华丽,而在于它能否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下课铃声响起时,我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多了一份满足。今天的课堂虽然没有精心设计的环节,也没有复杂的教学策略,但正是这种自然的交流,让语文课有了温度,有了灵魂。
或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教我们如何说话、写作,更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爱。
——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