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课程教案】一、课程名称:感统训练课程
二、课程目标:
1. 提高儿童的感官协调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
2. 增强儿童的身体控制力与动作协调性。
3. 促进儿童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及学习能力的发展。
4. 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参与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于3至8岁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儿童,或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的儿童。
四、课程时长:
每节课为40分钟,每周安排2次课程,连续进行4周。
五、课程内容设计:
1. 热身活动(5分钟)
- 目的:激活身体,调动感官。
- 简单的肢体伸展、节奏拍手、轻柔的音乐律动。
2. 感统训练环节(25分钟)
- 触觉刺激: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软垫、毛刷、沙袋)进行触摸练习,增强触觉辨识能力。
- 前庭觉训练:通过旋转椅、平衡木、跳跃垫等设备,锻炼身体平衡与空间感知。
- 本体觉训练:利用阻力带、弹力球等工具进行抗阻运动,提升身体控制力。
- 听觉与视觉协调:通过听指令做动作、视觉追踪游戏等方式,提升多感官协同能力。
3. 综合游戏(8分钟)
- 设计一个结合多种感官训练的游戏,如“障碍赛跑”、“寻宝大冒险”等,让儿童在趣味中巩固所学内容。
4. 放松与总结(2分钟)
- 引导儿童进行深呼吸、轻柔拉伸,帮助身心放松。
-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儿童分享感受。
六、教学方法:
- 游戏化教学:将训练内容融入游戏中,提高儿童参与度。
- 多感官输入: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增强训练效果。
- 个性化调整:根据每个儿童的能力水平,灵活调整训练难度与节奏。
七、评估方式:
1. 每节课后记录儿童的表现,观察其动作协调性、专注力和情绪变化。
2. 每两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了解训练进展。
3. 与家长沟通,反馈儿童在家中的表现,形成家校合作。
八、注意事项:
1. 确保训练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2. 根据儿童个体差异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3. 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 家长需配合课程要求,在家中适当进行感统训练辅助。
九、课程总结:
感统训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儿童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课程能为每一位孩子带来积极的变化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