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220522113443x】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该制度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特种设备的部门及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及管理人员。
二、职责分工
1. 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本制度,定期召开安全会议,部署隐患排查工作。
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检查、维护保养、运行记录等工作,及时发现并上报隐患。
3.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并配合隐患排查工作。
4. 安全监察人员:对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隐患排查内容
1. 设备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
2. 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熟悉设备性能及操作流程;
3. 设备运行是否存在异常声响、温度过高、压力异常等情况;
4. 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5. 设备周边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
四、隐患等级划分
根据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 一般隐患:对设备运行影响较小,可通过日常维护解决;
- 较大隐患: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整改,否则可能引发事故;
- 重大隐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限期整改。
五、隐患治理流程
1. 发现隐患:通过日常巡检、专项检查或员工举报等方式发现隐患;
2. 上报处理:隐患信息应及时上报至设备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
3. 分析评估: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进行评估,确定整改方案;
4. 整改落实:按照整改计划进行处理,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5. 复查验收:整改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复查,确认隐患已消除。
六、档案管理
对每次隐患排查、整改及复查情况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包括隐患描述、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间等,以便追溯和备查。
七、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八、考核与奖惩
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疏忽大意导致隐患未及时发现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九、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备注: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编制,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设备和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