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篇短文,虽篇幅简短,却言辞恳切、寓意深远,体现了诸葛亮对子女的深切期望与人生智慧。全文仅86字,但内容精炼,思想深刻,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解析:
诸葛亮在这篇《诫子书》中,首先提出“君子之行”的标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应当以宁静来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接着他强调了“淡泊”与“宁静”的重要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是说,只有内心淡泊,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心境宁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随后,他指出学习和才能的关系:“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即学习需要安静的心境,而才能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展才能,没有志向就难以成就学问。
接下来,他批评了两种不良的心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即沉溺于享乐就会失去进取心,急躁浮躁则难以修养性情。最后,他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否则等到年老时只能空守贫穷,悔之晚矣。
赏析:
《诫子书》虽然文字不多,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智慧。诸葛亮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他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重视内在修养
诸葛亮强调“静”与“俭”,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他认为一个人若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节俭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品德,实现理想。
2. 强调立志与学习的重要性
在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志”与“学”的关系,认为只有坚定志向并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有所成就。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3. 警醒后人珍惜时光
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叹,提醒人们要把握当下,努力进取,以免将来追悔莫及。
结语:
《诫子书》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向,做事要有定力,学习要有耐心,生活要有节制。诸葛亮用短短数十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