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战象忠诚、勇敢、重情重义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共鸣。
-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析战象嘎羧的性格特点,体会其情感变化。
理解文章结尾的深意,感悟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 难点:
理解作者通过战象故事所传达的情感与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沈石溪及其作品风格。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战象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在战争中,大象可以做什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战象”这一概念,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嘎羧”,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嘎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 重点讲解以下几部分:
- 嘎羧被遗弃后依然坚持回到战场,表现出对战友的深情。
- 嘎羧在临终前选择独自埋葬,体现其尊严与孤独。
- 作者通过嘎羧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仰。
-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讨论,如:“为什么嘎羧在最后选择了独自离开?”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提问:“如果你是嘎羧,你会怎么做?”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心中的“战象故事”。
- 教师展示一些学生创作片段,给予鼓励与点评。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总结嘎羧的形象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 教师总结:通过嘎羧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忠诚、勇气与尊严,也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战象》,表达你对嘎羧的理解与感受。
2. 阅读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如《斑羚飞渡》《狼王梦》等,比较其写作风格与主题。
六、板书设计:
```
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嘎羧:忠诚、勇敢、重情重义
情感变化:被遗忘 → 回归战场 → 孤独离世
主题:生命的尊严与尊重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嘎羧的情感世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情感引导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