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这首词出自元代著名散曲家徐再思的《折桂令·春》,原文如下: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 病魂如秋,瘦影如竹,愁绪如丝。
> 怕黄昏、不觉斜阳又晚,一寸心期,千万里。
> 人似星散,情似梦残,意似风迷。
一、“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的意思
这句是整首词的开篇,也是全篇情感的核心所在。
- “平生不会相思”:意思是自己以前从未真正体会过“相思”的滋味,也未曾陷入这种情感的困扰。
- “才会相思”:一旦开始有了相思之情,就立刻被这种情绪所困扰。
- “便害相思”:这里的“害”字,不是“伤害”的意思,而是“被……所困”的意思。也就是说,一旦开始相思,就被相思折磨得痛苦不堪。
整句的意思是:我原本并不懂得什么是相思,但一旦明白了相思的滋味,却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这句话用极为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变化——从无知到觉醒,再到沉溺与痛苦。
二、全诗赏析
这首《折桂令·春》是一首典型的元代散曲,语言婉约细腻,情感深沉动人,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里因思念远方恋人而产生的种种愁绪。
1. 情感层层递进
词中情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点明主题,表达对相思的无奈与痛苦。
-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用比喻手法,形容身心俱疲、情绪飘忽不定的状态。
-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借“余香”暗示恋人的气息还在,但对方却不知所踪,满心期盼却无处可寻。
- “病魂如秋,瘦影如竹,愁绪如丝”:进一步渲染病态和忧郁的情绪,形象生动。
- “怕黄昏、不觉斜阳又晚,一寸心期,千万里。”:写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焦虑。
- “人似星散,情似梦残,意似风迷。”:最后以三个比喻收尾,强化了离别后的迷茫与失落。
2.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浮云”“飞絮”“游丝”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词的意境美。
- 情感真挚,细腻动人:作者将内心的情感层层展开,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思念的痛苦。
- 结构紧凑,节奏分明:全词虽长,但层次清晰,情感脉络分明,读来令人动容。
三、总结
《折桂令·春》不仅是一首描写相思的佳作,更是一幅细腻的心理画卷。它以极简的语言道出最深的情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释怀。“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一句,既是作者的心声,也是无数人面对爱情时的真实写照。
这首词之所以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的真情实感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使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爱情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