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翻译及原文】《定风波》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属于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豁达乐观的态度。下面将从原文、翻译、词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不要听那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雨声 |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何不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前行 |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手持竹杖,脚穿草鞋,轻便胜过骑马 |
| 谁怕? | 有什么可怕的? |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一身蓑衣,任凭风雨,度过一生 |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春风带着寒意吹醒了我酒后的迷糊 |
| 微冷, | 略感微冷 |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山头的斜阳却迎面而来 |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回头看看刚才风雨交加的地方 |
| 归去, | 回去吧 |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
三、词牌简介
“定风波”是词牌名,最早见于唐代教坊曲,后成为宋词常用词调之一。其节奏舒缓,适合表达悠然自得或豁达超脱的情感。苏轼在此词中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洒脱。
四、艺术特色总结
| 特点 | 内容说明 |
| 意象丰富 | 通过“穿林打叶声”、“烟雨”、“斜照”等自然意象营造氛围 |
| 语言简练 | 用词朴素,却富有哲理,如“一蓑烟雨任平生” |
| 情感深沉 | 表现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坦然与超然 |
| 风格豪放 | 虽写风雨,却不失豁达,体现豪放派风格 |
| 哲理深刻 | 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寓意深远,反映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
五、总结
《定风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作品。苏轼通过风雨中的行走,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起伏时的从容与坚定。整首词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六、表格汇总
| 项目 | 内容 |
| 词名 | 定风波 |
| 作者 | 苏轼 |
| 体裁 | 词(宋词) |
| 词牌 | 定风波 |
| 创作背景 |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 |
| 主题思想 | 面对风雨的豁达态度与人生感悟 |
| 代表句子 |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
| 艺术风格 | 豪放、含蓄、哲理性强 |
| 翻译难度 | 中等偏上,需结合语境理解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定风波》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同时也感受到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以上就是【定风波翻译及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