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管理原则
1. 合法性: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
2. 透明性:财务信息应当公开透明,接受村民监督。
3. 效益性: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4. 安全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止财务风险。
二、财务预算管理
1. 年度预算编制:每年年初由村两委组织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2. 预算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应按程序报批,并向村民通报调整原因及结果。
3. 预算执行监督: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日常监控,确保预算按计划实施。
三、收入管理
1. 合法合规:所有收入来源均需合法合规,包括但不限于集体资产收益、财政转移支付等。
2. 及时入账:收到款项后应及时入账,并开具正规票据。
3. 定期核对:定期与银行对账,确保账实相符。
四、支出管理
1. 事前审批:任何支出项目都必须经过事先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支。
2. 合理安排: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工程。
3. 事后审查:每笔支出完成后均需进行事后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规定用途。
五、资产管理
1. 登记造册: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登记造册,明确产权归属。
2. 定期盘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盘点工作,确保账物一致。
3. 妥善保管: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六、审计监督
1. 内部审计: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外部审计: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增强公信力。
3. 群众参与: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监督过程,形成合力。
七、信息公开
1. 定期公布:每季度末将财务状况通过公告栏等形式向全体村民公开。
2. 接受质询:对于村民提出的疑问,应及时给予答复并说明情况。
3. 档案保存:妥善保存各类财务资料,便于日后查阅。
结语
本制度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希望广大村干部能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村级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