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内心变化。
难点:学习并尝试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黄山天都峰的照片),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都峰的样子;同时也要准备一些关于如何克服恐惧心理的小故事或者案例,以供课堂上分享使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几张黄山天都峰的照片给学生们看,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黄山?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想去登顶天都峰吗?”然后引入课文题目——《爬天都峰》,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攀登天都峰的文章。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3.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天都峰高耸入云特点的相关句子,比如“那是一座直插云霄的大山”、“峰顶离地面足有几千米高”。接着探讨这些描写对于渲染气氛有何作用。
(2) 探讨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开始攀爬时的心理状态以及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如何克服的。
(3) 学习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这里集中体现了主人公最终战胜自我,成功登顶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坚持到底?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 巩固练习
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主题为“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选择放弃还是坚持”,让同学们各抒己见,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
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布置作业:试着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但必须包含至少一处比喻句。
五、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高耸入云——激发兴趣
克服恐惧——体现勇气
战胜自我——达成目标
六、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去。此外,在讲解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最好能举出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这样有助于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