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8 02:15:5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掌握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归纳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学会勇敢面对人生中的挑战。

- 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其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 难点:

- 如何将文本中蕴含的哲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感受文章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难以跨越的‘悬崖’?你是如何应对的?”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引出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疏通文意。

2. 教师组织学生复述故事梗概,强调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提问引导:

- 文中“我”为什么被困在石架上?

- “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最终是谁帮助了“我”?他又是如何帮助的?

(三)深入研读(20分钟)

1. 人物分析:

- 分析“我”的性格特点:胆小、缺乏自信、容易紧张。

- 分析父亲的教育方式:冷静、理智、善于引导。

- 讨论:父亲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2. 语言品味:

- 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如:“我软弱地哭了起来。”“我犹豫着,不敢动弹。”

-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传达的情感,感受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3. 主题探究:

- 提问:为什么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解决困难的关键?

-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的。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小组讨论:

-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

- 如果你身边有类似“我”这样的人,你会怎样鼓励他?

2. 情境模拟:

- 设定一个生活中的“困境”,让学生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智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一步一步地前进,最终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也有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经历》,讲述自己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

2. 阅读莫顿·亨特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五、板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物:我(胆怯)——父亲(冷静)

心理变化:恐惧 → 坚持 → 成功

主题:面对困难,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方法:分解目标,逐步实现

```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的参与度与实效性。

---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深度与活动形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