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提升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全面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营造健康、卫生、有序的就餐环境。
二、检查目标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食堂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食堂整体卫生水平,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满意度。
三、检查内容
1. 食品采购环节:是否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是否索证索票齐全,是否建立进货台账,是否存在使用过期、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品原料。
2. 食品储存环节:是否按照分类、分区、分架存放,是否有防鼠、防蝇、防尘设施,是否定期检查库存食品质量。
3. 食品加工环节:是否严格执行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是否按规定进行清洗、切配、烹饪,是否使用合格的食品添加剂。
4. 食品留样制度:是否按要求对每餐次的食品进行留样,留样量是否达标,是否记录完整。
5. 餐具消毒与环境卫生:是否配备完善的洗消设备,是否落实餐具消毒制度,食堂内部是否保持整洁,垃圾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6. 从业人员管理: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是否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是否遵守个人卫生规范。
四、检查方式
1. 日常巡查:由学校后勤部门或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对食堂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专项检查:每月组织一次由校领导、后勤、卫生等部门联合参与的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薄弱环节。
3. 突击抽查: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4. 第三方评估:必要时邀请专业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评估,提升检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五、整改措施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行闭环管理。对屡查屡犯、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或追究责任。
六、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师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七、总结与改进
每学期末对全年食品安全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推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广大师生吃得放心、安心、舒心,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