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与同伴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
2. 认知目标: 理解歌曲内容,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技能目标: 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动作,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二、活动准备:
- 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频或视频
- 小熊、洋娃娃等道具或图片
- 音乐播放设备
- 幼儿服装(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洋娃娃和小熊吗?它们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播放歌曲前奏,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欣赏与感受(8分钟)
播放完整歌曲,鼓励幼儿安静聆听,教师在旁轻声哼唱,帮助幼儿熟悉旋律。听完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哪些角色?”引导幼儿说出“洋娃娃”、“小熊”、“跳舞”等关键词。
3. 学习歌词(10分钟)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配合动作或手势,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例如:
-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双手做“跳”的动作;
- “跳呀跳呀快快跳”——手上下摆动模仿跳跃。
教师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进行示范,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 律动表演(12分钟)
请幼儿起立,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律动。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模仿洋娃娃和小熊的动作。可以分组进行,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5. 游戏互动(8分钟)
设计一个“找朋友”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洋娃娃,一人扮演小熊,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舞蹈表演,其他幼儿鼓掌加油,增强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歌曲,并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鼓励他们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唱这首歌,也可以用玩具进行表演,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洋娃娃、小熊等玩偶,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同时在音乐区播放歌曲,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进行伴奏,提升音乐感受力。
五、注意事项:
- 教师应关注每位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拥挤和碰撞;
- 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音乐为载体,结合肢体动作和角色扮演,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有效提升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