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逐渐下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常出现水肿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多采用利尿、控制血压及限制蛋白质摄入等手段进行干预,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或疗效不显著。因此,探索中医在该病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苓白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乏力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方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的功效,对改善脾虚体质、调节水液代谢有一定作用。近年来,临床中尝试将此方加减用于糖尿病肾病合并水肿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了60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并伴有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期为1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水肿程度、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水肿缓解、尿蛋白减少及血清白蛋白提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即表现出明显的消肿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此外,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体力、食欲及整体生活质量方面也有显著优势。
分析认为,参苓白术散通过健脾益气、祛湿利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脾虚湿困状态,从而减轻水肿症状。同时,其成分如白术、茯苓、党参等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及保护肾脏的作用,可能对延缓肾功能恶化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患者。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