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快急哭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22:12:37

部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改编而成,选入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了古代战争中智慧与谋略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一、课文原文

(注:以下为教材中节选部分)

话说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故意说:“我们马上要跟曹军交战,可是水上交战,没有箭,怎么行呢?你愿意赶造十万支箭吗?”诸葛亮说:“都督委托,我一定照办。”周瑜说:“好,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不能有丝毫拖延。”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很高兴,心想:“这下他可难不倒我了。”于是,他让鲁肃去探听消息。

诸葛亮见了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个士兵,还要扎草人一千多个,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再准备二十条草把子。”鲁肃听了,大吃一惊,说:“这可不行,这是要造箭的材料啊!”诸葛亮笑着说:“你不要问为什么,只管照办就是了。”

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悄悄地叫鲁肃一起乘船出发。江上雾很大,看不清对面。诸葛亮下令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在一起,朝北岸驶去。到了曹操的水寨前,诸葛亮命令士兵们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以为东吴大军来偷袭,连忙下令放箭。

箭像雨点一样射过来,全都落在草把子上。诸葛亮让士兵们把船调转方向,继续前进。等到天亮时,二十条船上的草把子已经插满了箭,足足有十万多支。

鲁肃惊讶地说:“诸葛亮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啊!”诸葛亮笑着说:“这不过是借了大雾的东风罢了。”

二、课文赏析

《草船借箭》是一篇充满智慧与策略的故事,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诸葛亮如何在三天内巧妙地“借”到十万支箭,成功完成了周瑜布置的难题。文章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中“以智取胜”的思想。

1. 人物形象鲜明

- 诸葛亮:沉着冷静、足智多谋,面对困难时毫不慌张,善于利用环境条件,展现出极高的战略眼光。

- 周瑜:心胸狭隘,对诸葛亮的能力心生嫉妒,试图用难题来为难他。

- 鲁肃:忠厚老实,虽然对诸葛亮的做法感到疑惑,但仍然信任并协助他。

2. 情节紧凑,富有悬念

文章从周瑜设下陷阱开始,到诸葛亮巧妙应对,再到最后成功“借箭”,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特别是“借箭”这一关键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

3.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同时,文章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面对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三、教学意义

作为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是如何做到“借箭”的?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道理?

此外,这篇文章还可以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鼓励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续写结局,或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改写,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草船借箭》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智慧课。它告诉我们:面对挑战,只有冷静思考、灵活应对,才能化险为夷,取得成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学会用头脑去解决问题,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